专题专栏
首页 > 开云(中国) > 专题专栏

水利人物(2)

日期:2021-04-22 浏览量:1820 次
赛典赤·瞻思丁:携子共战三载,除却滇池灾祸。
      赛典赤·瞻思丁(公司1211~1279年),赛典赤出生于西域布哈拉(今属中亚乌兹别克斯坦),一名乌马儿,回族人,元代初期优秀的政治家。他一生的政治活动,对元初社会生产的发展起过一定作用。尤其是在担任云南平章政事(官名,为一省最高行政长官)的6年间,对云南的社会、经济和文化建设都作出了重大贡献。
滇池北、东、南三面地势平坦,土地肥沃,雨量丰沛,历史上就是重要的农牧业经济区域。但滇池地区的水灾历来也很严重。唐初的《括地志》说道,滇池水源广深,往下逐渐变得浅狭,好似倒流,所以叫滇(颠)池。可见滇池很早就有湮不畅的问题。四周群山之水汇聚池中,唯一的排水口海口又淤积严重,夏秋多雨季节常常淹没滨池农田,甚至造成上游盘龙江水遭受顶托无法下泄,漫过昆明城墙的灾害。元代以前的三百多年中,统治云南的南诏和段氏大理国曾“役民夫”修建了春登和云津二堤,以“捍御蓄池,灌溉滋益”,并设置专门机构管理滇池水利。然而在大理国后期,对东南各地基本上失去控制力,鄯阐城的重要性降低,滇池水利无人问津,连年成灾。
      赛典赤经过周密的调查规划,决定对滇池进行大规模整治。他把整个工程分为两部分进行。一是对海口河的疏浚。赛典赤把久居云南、熟悉情况的大理等处巡行劝农使(官名,掌巡查荒田,劝农垦种等事务)张立道调来昆明,和他的第三子忽辛一起,率领二千多民夫,疏浚长二十余里“下途壅底”的河道,挖开河中的鸡心、螺壳等数处险滩,使滇池水泄量大增,湖面下降,涸出良田一万多顷。二是整治盘龙江等河道。盘龙江流经山区,在松华山谷进入昆明坝子。上游江水湍急,挟带大量沙石,进入坝子后,流速减缓,沙石便沉降下来,使河道宣泄不畅,堤防毁坏,河失主槽。赛典赤亲自组织民夫首先疏浚河床并加固堤岸,然后修渠将昆明东北“邵甸九十九泉”的水引入盘龙江。这样一来,原来因为泉水没有去路而淹没的土地可以恢复,引水沿途还可用以灌溉。接着,又在松华山谷新建了松华坝(或作松花坝),一方面抬高盘龙江水位,分水入金汁河灌溉农田,另一方面在汛期又减少了盘龙江泄量,提高防洪效益。同时,对金汁河进行了扩建,并配造小闸10座,涵洞360个,以利“轮序放水,自上润下”。施工中,还“额立三百六十匹报马,三百六十名看水余丁”,进行工程管理.。规定:工程设施“尚遇崩倒水浸,即时飞报上司,挑补修竣,不容怠缓”。这是云南水利工程管理的首见记载。为了减轻上游的洪患威胁,他还在“六河”上组织开挖了12道分水支河,72条地下暗沟等辅助设施,用以分泄洪水。
治理工程历时3年,于至元十五年(公元1278年)全部完成,滇池水利面貌焕然一新,农业生产和昆明等城镇也随之发展和繁荣起来。自那时起,昆明就一直是边陲云南政治、经济和文化的中心。(元朝)